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行业动态

【新兴技术大有作为】抢占前沿制高点 我国在类脑计算领域取得进展
时间:2018-09-15   

    2018年上半年,我国在量子信息技术、天地通讯、类脑计算、AR/VR/MR、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机等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发展势头向好,产业应用稳步推进。我国研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类脑计算芯片并推出相应产品,类脑认知引擎平台已具备模拟哺乳动物大脑的能力。

    加大布局 抢占前沿研究制高点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大数据等新技术持续突破,人工智能发展日趋深入。在实现依靠海量数据、建立以数据驱动的模型学习能力后,基于认知仿生驱动的类脑计算已逐步成为下一阶段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动力。

    当前,各国政府都加大对类脑计算技术的布局投入,我国在2016年先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提出加强量子通信、未来网络、类脑计算等战略性前沿技术布局,部署“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项目,以脑认知原理为主体,以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脑重大疾病诊治为两翼,搭建关键技术平台,抢占脑科学前沿研究制高点。

    展开研究 夯实人工智能研究基础

    国内脑科学与类脑计算基础研究相继开展,为推动人工智能深入研究夯实基础。从2014年开始,中科院、清华、北大等多所高校陆续成立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中心;2017 年首个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2018年上半年,先后成立“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和“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目前,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脑计算芯片、软件工具链;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开发出类脑认知引擎平台,具备哺乳动物脑模拟的能力,并在智能机器人上实现了多感觉融合、类脑学习与决策等多种应用,以及全球首个以类脑方式通过镜像测试的机器人等。

    技术落地 重要技术方向取得进展

    在类脑计算两个重要技术方向——神经网络和神经元领域,国内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都取得一定进展,推动技术落地。

    在神经网络领域,中星微推出“星光智能一号”芯片并实现量产;2018年上半年泓观科技推出首个面向IoT终端领域的异步卷积神经网络芯片,赋能实现可穿戴设备、家居、自供能监控等AI领域应用落地。

    在神经元领域,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研发出神经突触模拟器件,响应速度比生物突触快百万倍;清华大学微电子团队在2017年研究出16Mb忆阻器存储芯片,为国际上实现基于忆阻器的通用类脑计算芯片奠定了基础。


版权所有: 吉林建筑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5088号